所以要想得到足够的人力资源,最好还是能获得学校的支持。
科学院那边的学生数量毕竟还是少一些。
并且申报国重所需的文字工作他也不可能自己完成。
这些杂事丢给学校去干自然也是再合适不过。
“这些都没问题,等到实验室挂牌成立,无论是教职工、本科生还是研究生,你要多少我给多少。”
唐林天把刚刚被洇湿的几页纸撕掉,刷刷刷地飞速记录着常浩南的要求,以及后面需要做的一些工作……
“那小常,在申报的时候,怎么在里面把你的名字体现出来?实验室主任,还是什么?”
“这个么,我之前和丁主任聊过,虽然实验室的负责人确实是我,但主任这个名头还是不太合适,要么就直接写项目主管,或者研发负责人之类的吧。”
这实际上是常浩南自己的意见。
之前建立超算中心的时候,他就挂了个代主任的名头。
但是体验下来,总觉得有点过于官方化了,他还是喜欢学术一些的称号。
毕竟博士都没毕业,也还没正式入职。
低调。
“那我倒是有个想法。”
完全会意的唐林天停下笔:
“首席科学家,如何?”
我要曙光2000的优先使用权
最后常浩南的头衔就这么定下来了。
至于相应的硬件支持,反倒是次要的。
超算中心那一整栋建筑本来就是常浩南在管。现在里面还有不少空地方
数值模拟与数据分析实验室,听名字也知道几乎不需要做什么实验。
那里正好离着超算近,方便。
接下来的几天时间,常浩南自然是奔走在科学院和京航之间,为马上就要成立的实验室做筹备。
尽管案头工作已经交给了其它人,但很多露脸或者需要现场拍板的事情还是得他亲自出马。
说来也巧,科学院那边和常浩南进行重点合作的,正好是他之前就接触过的计算技术研究所。
之前那次过来的时候,常浩南只是无数个申请过来使用超算做项目的人之一,能专门派个正高级的研究员来跟他接洽已经是601所面子够大,正常情况下随便派个工作人员就差不多了。
不过这一次,常浩南已经升格成为了重大课题项目组的合作对象,以及未来一家院属企业的负责人。
所以接待的规格自然就完全不同了。
一辆科学院的车直接把常浩南从学校接到了计算技术研究所。
前来接待人也升格成了研究所的副所长,李杰。
前年刚评上院士。
负责曙光系列超级计算机的研发工作。
常浩南第一次过来时候用的那台超算,就是他负责开发出来的。
“李院士,您好。”
“常工,年轻有为啊,早就听说过您的名字了,在电视上面也看过,这次总算有机会见真人了。”
李杰走上前来,跟常浩南热情地握了握手,
“我记着去年,常工应该就来过一次我们所,只可惜那时候我在外面出差,没能赶上。”
两个人虽然是第一次见面,但李杰只用了两句话就把关系拉近了。
尤其他竟然还专门翻出来了去年的事情。
BL耽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