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时候的李介宾颇有任侠之气,对明末清初这段历史,有很强的个人理解,按现在的理解是,带有很强烈的个人好恶,不能客观看待历史发展进程……正所谓穿清不枣反,菊花万人穿。柳如是身为j女有多爱国,那么“水冷”兄贵为当时的文坛领袖,一代大儒,所表现的就有多令人不齿。所以接下来喻嘉言的治疗方法出乎所有人的意料,也难怪小李介宾一开始以为是故意整人,这种治疗方法,若不是顶着名医的名号,估计是要被人打出门的。现在大家都对耳石症耳熟能详,许多眩晕发作的患者都第一时间希望医生给做一下复位治疗,但其实这个疾病被现代医学真正认识并广为认可,也只不过是二十年前的事情。那我们古代是如何治疗耳石症的呢?除了我们习以为常的中药和针灸,有没有什么方法和现代的耳石症复位治疗相似呢?喻嘉言让管家找几个体力好,健壮的轿夫来,先管酒饭,还对轿夫们说:“你们尽管吃饱喝足,等会儿让你们尽情玩乐。”轿夫们酒足饭饱后,在一片质疑的目光中,好戏开始了!喻嘉言让轿夫两两一组,分列院子四周,然后请出虚弱的谦益老先生。在喻嘉言的指挥下,两个轿夫一人一边,架着谦益老先生快步飞奔,从东到西,从南到北,一组轿夫接着一组轿夫。只见我们可怜的谦益老先生,在壮汉轿夫的夹持下,上下颠簸,摇头晃脑。谦益一边喊:“不行了,不行了,晕的厉害!”喻嘉言赶忙催促:“别停,别停,继续跑。”又少顷,喻嘉言让轿夫们停下来,虚弱的钱谦益突然发现,眩晕好了。由于是医生是名医,患者是名士,当时还有许多医生现场观摩,莫不称奇,有医生问其中缘由。喻嘉言说:“此非药饵之所能为也。”钱谦益也感到无比神奇,这么一折腾,头晕竟然好了,从此称喻嘉言为圣医。有意思不,大家听了这个故事,感觉喻嘉言是不是故意想整一整钱谦益?而众人听完这个故事感觉怪有趣的。甚至连路天正也在怀疑,李介宾是不是效仿古人才用出来这种复位手法。李介宾有些哭笑不得,自己这真的是看神经病学学的,这个故事他也知道,但是他并没有联系到一起。他清了清嗓子,开始给大家分析这则医案。从现代耳鼻咽喉科的角度来分析这个有趣的故事,基本可以说喻嘉言的这次治疗,是第一个有记载的耳石症手法复位。耳石症只是俗称,真正的医学名称是“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(bppv)”,是发病率最高的头晕疾患,没有之一。许多朋友听过耳石症这个名字,总以为是因为耳朵里有块石头,想让医生把石头取出来。其实,耳石症的名字中虽说有个石字,却并不是真的石头。前文已经说过,我们身体负责感知平衡的器官是内耳中的前庭和半规管,这里面充满了淋巴液,这些淋巴液会随着我们体位的移动而晃动,大脑通过感知这些晃动,从而让我们保持平衡。如果把前庭比作一个热水壶,耳石就像是水壶内壁的水垢,有一天,水垢脱落了(耳石脱落),原来水壶里的水的晃动就会产生变化,眩晕便发生了。
而复位治疗就是利用地心引力向下的规则,通过一定的头位变化,把水壶里的水垢给倒出来,没有了耳石,眩晕便消失了。可见,喻嘉言的这种治疗方法,最终也是让钱谦益通过头位变化来达到耳石脱落的目的。古人诚不欺我也!李爷爷听完李介宾后,拿着书,默不作声的离席而去。侯伟有点古怪的看着李介宾。所以宾哥刚刚是在骗人?小兰跟陆言是非专业人士,所以就当个有趣的故事听了,听完也没觉得什么,顶多知道了有个叫耳石症的头晕是这样子。“那你刚刚说的那些,都是编的?”李介宾心想,不然呢?你琢磨那“二水来去生死门”多少天了,我这边搞一个“太阳不落山”,让爷爷也研究研究,这叫用魔法打败魔法。这是看在你天天喊我宾哥的份儿上才提点提点你。学医要动脑子,学中医更要动脑子。没听说过嘛,古惑仔不动脑,一辈子都是飞机,谁钓鱼不戴头盔呀?几人吃完饭,你看我,我看你,最后居然是陆言站起来收碗筷,然后抱去厨房刷碗了。小兰刚刚一不小心吃多了,这会儿摸着肚子消食儿,闲聊道:“这于家园很厉害吗?清初三大名医都是谁呀?”“是喻嘉言。”“另外的是吴谦、张路玉。”“吴谦很厉害的,《医宗金鉴》就是他编写的,虽然号称是官方编辑,但是基本上是在他编纂的基础上扩展开来的,更是清朝医生的官方教材。”路天正突然插了一嘴:“其实现在也是,不过是在弯弯那边,他们那边的中医学生学的教材是《医宗金鉴》还有一些从经典中节选出来的内容。”弯弯呀,这话题就有点敏感了。不过小兰就更感兴趣了,“难道大陆教材不一样吗?”大陆的教材怎么说呢,也许是为了更好的普及中医,所以编写的不能说差,只能说,编委专家们为了适应时代变革,煞费苦心了——尽可能要编写的简单易懂点。这年头儿,连文言文都被呼吁要从语文课本里面删除,就连鲁迅的文章都变成了天书。中医院校对医学经典的要求一降再降,最近那什么医学经典考试,还分什么一级二级三级,恕我直言,在古代这些都是医学生的入门知识吧?真的提高门槛儿,挂科的一抓一大把,自然这学也没法办下去了,当然对于李介宾来说这不是什么坏事儿,李老爷子更
BL耽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