燕姒点头称是:臣媳愚钝。
杨昭直白道:景国又打过来了,可是那又如何?椋都富贵蒙蔽人心,酒坛子里泡大的勋贵高官,早失血性,他们最看重的,无外乎眼前利益。本宫这般抽丝剥茧,你可听得明白?
这一朝一代论过来,燕姒已窥见风云几变,思绪也逐渐清晰。
她张口哑然,竟不知该说点什么。
杨昭一甩流云袖,叹道:时至今日,哪怕阿绮赶在唐峻之前截住此船,若唐峻吃了秤砣铁了心,弃了阿绮,亦可退守陵江以北,将鹭州七郡割让于景国,达成止戈合谈,这是最坏的结果。
燕姒瞪大双目:他不怕受千古骂名么?!
骂名?杨昭干笑几声后,道:成者为王败者寇,好听的名声或不好听的名声,皆是活下来那个手握大权的人才能决定的,否则你以为,前朝先帝在史书中,为何只有英明神武没有老糊涂?
燕姒彻底失声了。
她在杨昭面前,显得是那么地稚嫩又笨拙。
烛火燃过了一大半,光芒变得薄弱不堪,杨昭的视线顺着光透过来,眸中带着些许温和。
说了这么多,你可还记得,方才本宫已同你讲起先帝毕生所愿?
燕姒答:臣媳记得。
杨昭起了身,负手走近两步,垂眸看着燕姒的眼睛:那么,你可知,阿绮所愿?
话及此处,燕姒心中思绪急速翻滚如浪。
她怎么能够不知呢?
所思
◎儿女情长,英雄气短。◎
在很早以前,燕姒还没嫁给唐绮的时候,就已经知道了唐绮所愿。
彼时,唐绮还是二公主,而非什么安顺长公主。
燕姒初回椋都,认祖归宗后,于红英给出的第一道考题,是让燕姒去找到孔太保,想办法为前太子翻案脱罪,为荀家沉冤昭雪。
在国子监破庙中那为数不多的几个夜晚,燕姒便看到唐绮身上的坚毅和眼底的壮志。
唐绮乃唐国帝姬、杨门血脉。但凡杨门子弟,忠肝义胆在身前,保家卫国视为己任
再往后,唐绮果然说到做到,她在那个狂风肆虐的夜晚,答应孔太保的话,一一兑现。
从国舅爷到罗家子孙,从儒门护持的宠妃罗萱到掌握国库财权的皇后周淑君,二公主借力打力,步步前行,彻底瓦解了唐国内部的外戚之势。
椋都这潭子死水,天翻地覆,每每惊险踏进泥沼,燕姒便窥见到唐绮最真实的那一面。
她见过唐绮将来敌一剑毙命的冷酷模样,也见过唐绮朝她拱手一拜彬彬有礼的模样。她曾在除夕夜与唐绮促膝长谈,为唐绮的佩剑取名沐春风,亦与唐绮同床共枕大半年,日日相对,相敬如宾。
她知悉唐绮曾受相思子毒痛熬三载,疼惜唐绮挂怀飞霞关外万千亡魂,体谅唐绮丧父之初肩负重责疏忽了她
所以,她该怎么去装作不知道呢?
在她与唐绮相识半载后,唐绮要娶忠义侯的独孙女为妻,所思所想,不正也谋定面临而今此时此境。
唐绮要去边南,去捍卫唐国疆土,去保护唐国子民。
她绝不会是耽于小情小爱之人。
抵御外敌赶走贼寇,便是唐绮其心中所愿。
燕姒鼻间有了些酸楚,她的鼻翼在轻微煽动,再开口时,话声已颤抖。
母妃,臣媳不能陪伴殿下左右了,是么
杨昭重重叹出一气,掩盖在广袖中的手细微动了动,此夜漫长,逆水声潺潺,她听着船行碧水湖上的动静,缓缓地闭上双眼。
儿女情长,英雄气短。以你的身份,心中自有衡量。
是啊燕姒吸了吸鼻子,含着释然笑意,极慢地轻声说:殿下是顶好顶好的人,她有坚韧不屈之志,能抗万般不易之事,更有广阔胸襟如海,能纳天下子民,我作为她的妻,自然不该成为她眼前负累挂碍
杨昭知悉这小姑娘前前后后所有举动,自唐绮在响水郡外将人放跑,她就暗中动用隐卫死士一路跟随,置身局外,原本以为自己看得足够清楚,而今方听其诚挚诉说心中所想,霎时间生出出乎意料之感。
她侧目回首,静静凝望。
眼前这孩子的确深明大义,当得起前朝鸿儒大家荀万森的外重孙女,怪不得当年于家老五不快圣旨赐婚,这般教养,不必想也能揣摩出这位的阿娘是何等风姿卓绝。
此刻小姑娘眉眼间肖似旧人,杨昭难免想起清玉公子于颂,于家满门忠烈之士,倒是唐绮会挑人,看人看得准。
她饱含赞赏地瞧着跪坐蒲团的孩子,过了片刻,才道:不愧是忠义侯的独孙,你果然有答案了。
燕姒默然一阵,抬眸迎上杨昭的目光。
母妃,臣媳还有一事相求。
杨昭一早便料想过今夜唐绮会把人送到她跟前来,如今事应,同其费尽一番口舌,无非是做劝谏,不想阻断唐绮而今唯一的出路。
好在这女媳,全然不是个不通透的愚
BL耽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