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不是恼,今日叫了亦儿来用晚膳,官家现下不来,他和于家姑娘的婚事就又不好提。
老嬷嬷起身拿了团扇,缓慢摇着:娘娘是担心大殿下那边么?他和于家攀不上,老侯爷就这么一个孙女儿,总不能嫁到大皇子府去当侧室,这二人没交集,大皇子妃也没那么好相与,夫妻两个成亲两载,她没所出,屋里通房也不允。
宣贵妃盯着碎掉的石榴籽看,细声道:乳妈说得在理,可大殿下现在高升兵部尚书,他才二十七,历朝历代你见过哪个兵部尚书这么年轻的?官家可怕是给予厚望,我怎能不急啊?就算我不急,罗家的叔伯们,也要催着我了。
老嬷嬷知晓她心头的苦,跟着叹息一声。
娘娘,您守罗家守得不已,这些年变着花样哄官家高兴,罗家人蒙您恩惠,岂敢在您面前来造次,他们急就由他们,咱先将眼下日子畅快了过。
宣贵妃总算露出笑颜:还是乳妈会疼我。
主仆二人话说到了一半,老嬷嬷还未再次开口,外间小宫女进来了,立在屏风前禀说:娘娘,三殿下到了。
唐亦今日来得算早的,让他来用饭,他就只想着用饭,企图混过晚膳的时辰,这样就不必听宣贵妃十年如一日的悉心说教。
他穿着极薄的圆领绣枫白袍子,料软也透气,进了寝宫汗就被冷干了。
亦儿。宣贵妃复又微笑,穿好鞋袜,让嬷嬷搀着出来,近日可还好?
唐亦拱手行礼:儿臣给母妃请安,都好。
宣贵妃拉着他手,侧头吩咐宫女:去传膳吧。
那宫女退至门边转身出去,唐亦就扒开宣贵妃的手,说:儿臣已大了,母妃莫再这样牵我。
宣贵妃道:好好好,不牵你,进去说话。
到了贝蓝小圆桌前,宣贵妃拉唐亦坐,手上的扇子给他扇风。
唐亦不自在,但什么也不说。
宣贵妃每见他一回就能开心好半晌,儿子大了,越发俊朗。
亦儿,本宫问问你,你同于家妹妹处得可还好?
里间没旁的人,唐亦听了仍旧是稍见脸红,跟之前一样啊,每日一同听学,没有什么不好的。
宣贵妃瞧他腼腆,忍不住道:儿啊,男子要想博取女子的欢心,可不能管书上那一套旧理,该说一些动听话时,你便得说。你若是怯了,唐国的好女儿会觉得你太不经事,何况于家姑娘是什么出身?
唐亦听到于家姑娘,耐心好上了许多,二人国子监听学已半年有余,但于妹妹待他似乎又没有太过不一样,初见时是如何,如今还是如何,所以他才说没什么不好,可似乎也没什么好。
宣贵妃见他垂首不答,又教他道:老侯爷多勇武,本宫暂不说,光是那于六小姐,年少时也是征战沙场的好将才,你想想这样的人家,见你话都说不出来两句,能有什么好?
唐亦想了想,他娘终于说了句很有道理的话。
儿臣记下了,谢过母妃关切。
宣贵妃拍拍他的手背:跟本宫有什么不好提的,你未曾欢喜过哪个姑娘,不懂那风月事也是自然,你两个每日一道听学,缺少独处的时候,之前我说让你邀她一道用午膳,楚三嫁了,这两月你怎么不邀她呢?
唐亦想了想,琢磨一番,道:是邀过的,不过她怕热,总是放了课就想回府,我也不愿她热着。之前楚姑娘和二姐在,还好邀些,现在她二人都不在
且慢。宣贵妃倏然打断他,神色复杂起来,你们之前总一道吃喝,本宫记得还去看过赛舟,每次你二姐都在?
在。唐亦挑眉,不太明白他母妃为何这般问,便道:二姐好友良多,她与谁都能玩到一处去,在有什么奇怪的?
宣贵妃秀眉蹙得更深,心里已千回百转,手上的扇也停顿下来。
你这个二姐,她可是最好女色,你忘了么?三年前她跪在你父皇跟前,求娶奚国公主的事,朝野上下无不轰动。若她相中了你的于妹妹,你是让她,还是不让?
怎生可能?唐绮诧异不已,她二人眼下并没什么来往,二姐忙着御林军呢,再说此事也要看于妹妹心思,她待二姐与我无异,甚是不如楚姑娘亲近。
宣贵妃愣了愣,而后噗嗤笑起来:母妃同你说笑呢,你只管好好和于妹妹相处,余下的事母妃替你想着。
话罢她抬头往外间看,老嬷嬷已过来了,候在寝宫门口,她便又道:先不说了,你饿了吧?用过饭早些回府,明日还要听学。
唐亦嗯了一声,扶着她手肘起身,心里却将她的话记住了。
于妹妹或待他们无异,但他二姐
端午那日赢了于妹妹亲手做的香囊,于妹妹后来说要换一物,他二姐却没肯。
-
公主府。
唐绮的手在香囊上摩挲,眸光压得暗。
百灵进进出出备晚膳,室内太闷,她擦着汗,转头望向发呆的二公主,温声道:殿下,该用饭了。
唐绮从凉席上下来,伸手按了一下左肩,走
BL耽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