贾诩,任军师祭酒,为谋士之首,运筹帷幄。
极支辽,任越骑校尉。
张梁,任步兵校尉。
单全,任射声校尉。
段晔,任投石校尉。
李文,任司马。
周器,任参军。
任命只是开始。在接下来的两日里,整个郡府都处在一种高速运转的紧绷状态。所有新任命的官吏将领,无论文武,尽数被扣在府内,连轴转了两个大夜。
有人为了一条律令的措辞争得面红耳赤,有人对着舆图上的山川河流比划不休,空气里弥漫着墨香和一股子即将开创大场面的火热气息。
谢乔坐在主位,看着自己亲手搭建起来的班底,心中第一次有了创业团队的实感。
他们背景各异,性格迥然,有老成持重的谋士,有热血锐气的青年,也有身经百战的悍将。
此刻,他们被一个共同的目标凝聚于此,为一个尚在襁褓中的政权,注入最初的血肉与灵魂。
参考秦的二十等军功,新的军功爵位制度很快拟定颁布。
军制改革,乃立军之本。贾诩朗声道,经我等商议,主公裁断,拟定军功爵位,凡十三级。
随即,他将一份竹简展开:自下而上,为公士、左尉、中尉、右尉、左校、中校、右校、左将、中将、右将、亭侯、乡侯、县侯。摒弃门第,不问出身,晋升之阶,唯看军功。
从最低级的公士到最高封赏的县侯,晋升标准清晰明确。
他顿了顿,斩敌一阵,晋爵一级。然,所斩者,必为披甲之士、持械之敌。
他话音一顿,目光如电,扫过在场所有武将。
敢有屠戮百姓、杀良冒功者,非但无功,反受军法严惩,斩!
最后一个斩字,掷地有声,堂内肃杀之气顿生。
满堂的火热气息瞬间被凛冽的杀气所取代,空气仿佛凝固了一般,只剩下众人的沉重呼吸声。
谢乔端坐主位,面沉似水。
这是她反复向贾诩强调的底线,也是她作为现代人的最后一道防线。
她可以为了生存去战斗,去杀戮,但绝不能容忍将屠刀挥向无辜。
短暂的死寂后,李文,新任的司马,出列接过贾诩手中的竹简,继续宣读新的军队编制及军职爵位对应。
一支军队,包括部、曲、屯、队、什、伍等主要建制。
五人一伍,设伍长,爵位为左尉。
十人一什,设什长,爵位为中尉。
伍什一队,设队率,爵位为右尉。
两队一屯,设屯长,爵位为左校。
两屯为曲,设军侯,爵位为中校。
八百至千人为部,分大部和小部,大部统领为校尉,小部为军司马。部校尉爵位为左将,军司马爵位为右校。
层层递地,指挥体系清晰明了。
每一级军官的权力、职责,以及对应的爵位要求,都规定得一清二楚。
这意味着,一个普通的士兵,只要他足够勇猛、战功卓著,就能沿着这条清晰的阶梯,一步步向上攀爬,直至封侯拜将,实现这个时代的最高梦想。
随后,一项名为英烈林的制度,在军方将领中引起了最强烈的共鸣。
在榆安城北建立英烈林。
所有在战场上英勇牺牲的军士,皆追授英烈称号。
其姓名、籍贯、功绩,将悉数请巧匠刻于碑上,立于榆安城外的英烈林中,供后人瞻仰,流传后世。
BL耽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