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设置(推荐配合 快捷键[F11]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)

设置X

第2章(1 / 2)

陛下不可!安西将军本就是违命出兵,怎可加封?一人义正言辞。

安西将军收复益州,难道不是莫大的功绩吗?为什么不能加封?另一人同样义正言辞。

双方争吵得不可开交。

最后,一位不支持加封安西将军的大臣指着和他斗嘴的对手,向崔衍昭求助,陛下,你看他!

崔衍昭:

崔衍昭起身,朝堂总算安静。

崔衍昭:此事朕需作考量。

说完,他信步离开太极殿,持扇宫女匆忙跟上。

太阳才刚刚出来,气温并不十分热。

崔衍昭让持扇的宫女回去,看看天色,发现他好像早退了。

无所谓,他是皇帝。

对着空气思考了一会,崔衍昭也没有头绪。

便宜养父临终前的确是找他单独交代了很久的后事。

但基本上翻来覆去就是一个意思,让他一定要万分用心地奉养太后,把太后当亲生母亲一样尊重孝顺。

涉及到前朝的就只有一句:如有人图谋造反,务必先发制人。

也没说谁能信谁不能信,顾命大臣也没有安排。

或许养父是认为朝中没有一个人可以信任,所以直接交代他先发制人。

但是也有点太看得起他了,他甚至没杀过鸡,更别说在朝中杀人。

如果他拿着剑乱砍,会不会被说陛下疯了,然后直接抬走?

算了,这是不可能的。

独自站了一会依然毫无思路,崔衍昭觉得还是回太庙比较好,过道上不适合思考。

作者有话说:

----------------------

王清:我有一块好玉,巴拉巴拉

群臣:神金。

开府仪同三司,官名。开府,指以自己的名义自置幕府与幕僚部属的行为。得授仪同三司加号者可以得到与三公一样之待遇。开府仪同三司一般是魏晋至元朝时,朝廷对有功大臣功劳的重赐。

九锡:《后汉书≈iddot;袁绍传》注引《礼≈iddot;含文嘉》曰:九锡一曰车马,二曰衣服,三曰乐器,四曰朱户,五曰纳陛,六曰虎贲之士百人,七曰斧钺,八曰弓矢,九曰秬鬯(chang,四声)。

劝酒

太后正在太庙祭祀,见崔衍昭进来,轻轻抬了下眼,随后将视线移开。

她年纪轻,比刚登基的崔衍昭大不了几岁,可从崔衍昭见到的时候就是一幅脆弱、萧条,全无生气的模样。

崔衍昭向她问好,心里有些无奈。

他甚至都没和这个名义上的养母完整说过几句话。

已至夏时,外间气候温暖,太庙里却是冷飕飕的,崔衍昭每次进来都觉得像在冬天。

其实也就是太庙没什么人进出,又晒不到太阳,再加一点心理作用的因素。

太庙很安静。

崔衍昭开始思考。

加封还是要加封的,而且不能拖太久,万一王适安还没等到走完流程就去世了怎么办?

这也不是没有先例,前朝的前朝的前朝就有一位权臣没等到九锡就含恨而终。

崔衍昭对自己的能力有清楚的认知,他穿越前只是普通的大学生,不可能穿越后忽然就能大杀四方,开创盛世。

他又没有挂。

加上经验总结,他大概和前几任一样活不到两年,没必要瞎折腾。

太后他肯定会孝顺,答应的事情他不会反悔,合适的时候他还可以献祭一下自己,让太后安稳度过余生。

不过在彻底下定决心之前,还是要看看王适安的为人,如果是那种凶狠残暴、不讲道理的,加封的事他还是拖一拖吧,最好拖到王适安发生意外。

现在可以做的,就是召王适安回建康,为他举办庆功宴,宴会上了解这个人。

虽然这种拖延的行为肯定会掉好感,但从两次奏章看,王适安是个很自信的人,所以肯定会参加。

只要人来了就行,事后颁发诏书多奖励一点,应该也能安抚到。

想清楚目前的难题之后,崔衍昭开始放空。

天色近暮,崔衍昭回过神,另一边太后的位子上已经空空如也。

崔衍昭召来侍人,让出宫把今天吵得最激烈的几个都叫来。

商量好了就立刻传召筹备庆功宴。

益州。

车辆载的不止辎重,还有蜀锦、玉石、犀角,等等,堪称满载而归。

将军如今灭除李汉、攻克益州,想必声望大增,不知日后有何打算?

行军司马左寓问道。

被他询问的青年将军披挂盔甲,神貌英武,身姿挺拔,闻言远望山林,笑容间颇有几分危险:得封大将军,拜开府仪同三司之后,我便请旨北伐。

左寓:将军取乱侮亡1,功在社稷,自然当晋封大将军之位。

以前差一口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

BL耽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