&esp;&esp;接接接!
&esp;&esp;元清再正常不过的一句话惹得崔授暴怒,那个接字轻飘飘落下,却重如千钧,沉沉坠在崔授心头,压得他胸口闷痛。
&esp;&esp;是啊,接。
&esp;&esp;分明是将宝贝从他身边夺走,元清却能这般理所应当,能用到的字眼也分外温情脉脉。
&esp;&esp;元清一个又亮又响的虚空巴掌甩得崔授从幻梦之中清醒,那些在床帏间逼哄宝贝说的甜言蜜语顷刻碎裂。
&esp;&esp;崔授恼羞成怒,什么庙堂上的谋算筹划,通通抛诸脑后。
&esp;&esp;“宋王殿下请回,小女今后与你再无一丝瓜葛,下官自会请陛下降诏,准你们和离。”
&esp;&esp;他几乎一字一顿,说完这段话,言辞客套疏离。
&esp;&esp;不管元清作何反应,崔授朗声道:“来人,送客!”
&esp;&esp;皇帝早不病晚不病,偏在除夕夜里染了风寒,粘在榻上病病歪歪,害得崔授寻不到进言时机。
&esp;&esp;崔授没来及请皇帝下旨和离,元清倒先发制人,唆使御史弹劾岳父。
&esp;&esp;李遁在崔夫人灵前不惜得罪首相,也要寻求真相的一幕,使元清深受触动。
&esp;&esp;不是所有人都畏惧权势。
&esp;&esp;总有人正直耿介,心中存的唯有道义二字。
&esp;&esp;朝上敢于弹劾崔授的人比比皆是,元清就不信,崔授接到弹劾还能镇定自若,能彻底不顾士林议论。
&esp;&esp;士大夫最重清名操守,没几个能顶得住道德攻击。
&esp;&esp;崔授向来务实而不虚务,为政只以百姓社稷为要,视虚名为浮云拖累。
&esp;&esp;再者这人爱上亲生骨血,早已是离经叛道,与伦常纲纪背道而驰,哪里还管什么区区骂名。
&esp;&esp;不过不在乎别人议论是一回事,面子上还是要装一下。
&esp;&esp;崔授连上数道奏章自辩,言道:
&esp;&esp;“伏惟陛下圣明烛照,臣于陇西道遇刺受伤,命悬旦夕,几陷幽冥。感赖天恩教诲,宋王妃赤诚纯孝,朝夕侍臣于病榻之前,助臣脱困于阴司病索。愧臣德薄,内人骤逝,又得宋王妃时时宽解,昼夜娱亲,臣方得怀抱舒畅。何期落入小人耳中,捏造编述,辑总谗谣,进奸伪诋毁之言,毁忠孝志士之节,请陛下明鉴,还臣公道。”
&esp;&esp;废话,谨宝娱亲都娱到床上去了,他能不怀抱舒畅吗。
&esp;&esp;某人的奏章不仅驳斥弹劾的御史,还暗戳戳有嘲讽皇帝的意思。
&esp;&esp;同样都是卧病在床,人与人的差距咋就那么大呢?
&esp;&esp;我宝贝衣不解带,日日夜夜守在榻侧照顾我,某些人孩子生了一堆,关键时刻一个孝顺的都没有。
&esp;&esp;我宝好,我宝孝顺,我宝爱我!都是我生得好,教得好!
&esp;&esp;皇帝病情愈发严重,都没闲心计较崔授的炫耀,将那奏章粗略浏览一遍,便烦躁地冲内侍摆手,“拿走。”
&esp;&esp;人在病中,心思敏感脆弱,皇帝也不能免俗例外。
&esp;&esp;早年皇帝和太子父子关系融洽和睦,也有过父慈子孝的光阴。
&esp;&esp;只是在权力面前,注定父不父,子不子。
&esp;&esp;皇帝日渐衰朽,而太子羽翼渐丰,如日中天。
&esp;&esp;天无二日。
&esp;&esp;皇帝对太子的猜忌日盛,免不了借扶持其他皇子以打压太子势力,晋王便是在这样的环境下获得皇帝的宠爱。
&esp;&esp;数载过去,晋王已有与太子争辉的实力野心,而皇帝与太子之间的父子情,也早被消耗得差不多,只剩下相互的折磨和忌惮。
&esp;&esp;晋王倒是显得孝顺,日日进宫服侍皇帝,可皇帝自己却不敢让儿子近身,唯恐元渭勾结宫人谋逆,弑君弑父。
&esp;&esp;天家悲剧如此,皇帝本身也过于多疑,为了制衡崔授而实行烂操作,下诏把崔授的心肝宝贝配与儿子为妻,戳到了崔授痛处。
&esp;&esp;而某人就像张牙舞爪的老虎,踩了他的尾巴,岂能让皇帝好过,于是逐渐不把皇帝放在眼里。
&esp;&esp;上疏自辩后的次日,崔授入含光殿奏事,内侍小声阻拦道:“崔相请留步,陛下喝了药刚睡下,此时不好打扰。”
&esp;&es
BL耽美